“
在我们的眼睛里,各种山都有不同的情感传递给我们,有些让你恐惧,有些让你崇敬,有些很神秘,有些令人觉得灰暗……唯独丹霞山独特的风貌让我感动,它很强烈,它大红大绿,它是一座非常有激情有生命的山……
”
年,年已72岁高龄的画家谢墨因偶然的机会去了丹霞山,那也是他第一次去。他被眼前的景观震撼住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丹霞山的一景一物。
此时距谢墨从油画领域转战山水画过去2年时间,在这个转折的关口,他找到了为之倾倒的对象,于是立志将余生奉献给这座神奇的山脉,并希望由他开始,丹霞山在绘画史上的空白得以填补。
※浓墨重彩写丹霞
※
年底,时任广州市政协主席覃卫东在一次展览上观看到谢墨的作品,啧啧称奇,为他的绘画取名“丹霞山画派”,这一说法由此传播开来,而谢墨则成为了丹霞山画派的创始人。同年,谢墨加入了南村书画协会。
那么这个居住在南村的画家,
他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本期《南村人》带你走进他!
※谢墨近身照
耳濡目染
谢墨年生于浙江余姚,大学期间在武汉艺专攻读舞台美术专业,年从武汉艺专毕业之后,从事舞台设计。工作之余,他从不间断对于风景油画的学习。他从6岁就开始了自己的书画生涯,来源于对从小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
谢墨的父亲谢翘也是画坛里有名的人物,他的祖父以及叔辈都是书画家,父亲的好友沙孟海和陆俨少是当时的书画大师,他们给谢墨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深刻的启蒙。当别人在考虑着用什么笔才能写出好的字的时候,沙孟海对他说:“把你的笔当作身体的一部分!”这样的话语对于外人来说,显得高深莫测。然而,从那时开始,谢墨明白了用笔自如,执笔无定法的道理。
※
陆俨少是一个把线条玩得很好的画家,是用线条描写山川景物的第一人,他对谢墨的要求非常严格。一个书画家至少要具备五个方面的技能:“第一,全面了解各方面的知识;第二,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第三,书法和绘画要两者兼具;第四,懂雕章懂金石;第五,懂得诗词歌赋……”
浓厚的家庭氛围和大师的启蒙教育,让谢墨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一边作画,一边思考着、摸索着自己的绘画方式。
浓墨重彩
年,谢墨开始画丹霞山了。他查遍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绘画,惊讶的发现丹霞山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色。虽然前人也染指丹霞山,但在谢墨看来,他们都没有画出属于丹霞山的特色来。中国的传统绘画注重水墨与留白,面对丹霞山如此色彩鲜明的物体,传统画法显得无能为力。
※
谢墨的尝试也非一帆风顺,第一年,他画了几百幅的作品,均告失败。第二年,他明白了传统画法无法驾驭丹霞山,转而用浓墨重彩的方式去画,画风初步成型。到了年,浓墨重彩的画法初见成效,他于该年在广州人民北路举办了个人画展,展出了10余幅作品。从那时开始,他的丹霞山逐渐为世人所知。
※
一个人能够走得远,一定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陆俨少的线条,李可染的块面,马运鸿的色彩,各方面我进行了综合的学习借鉴,同时加入了西方油画的点彩法……”
除此之外,谢墨也有自己的创新:通过观看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从黑白画面中的红衣女孩得到启发,明白了阳元石的画法;有一段时间苦思阴元石画法不得,夜有所梦,听见有人和自己说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来画,然后画出了阴元石;在画韶乐台的时候,他从音乐的角度着手,将打击乐的音乐感和冲击力融入其中,使得画面看起来充满节奏……
※
情感先行,技法在后
谈及画画的心得,谢墨首推情感,再者才是技法。虽然技法也很重要,但是技法在外,情感永远先行一步。他说,为了画好丹霞山,他宁可自己成为山里的一块石头,无时无刻不观察着山里的一草一木,融入它们,成为其中一员,才能将真实的情感投射在画面上,才能打动人心。
※
如何获得这份真挚的情感,他说,“首先,要像奴隶一样臣服于它,接着和它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最后再成为丹霞山的主人……”通过这种方法,获得最真挚的情感之后,再考虑用笔和色彩,一个活着的丹霞山才能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就是一个画家谢墨的“画意人生”。你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欢迎给e家君报料,也许下期《南村人》主人公就是你!等你喔!
赞赏
长按北京比较专业的白癜风医院北京如何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gpxinjiapo.com/dxdl/1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