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彭华教授的遗体告别仪式于今日(1月12日)16时在广州殡仪馆仙鹤厅举行。
斯人已逝,魂归丹霞!
彭华教授
年,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国丹霞”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这让倡导发起申遗并坚持了17年的中山大学彭华教授激动不已——为了这次“申遗大业”,他坚持了整整17年。
不过,这位长期从事地貌学和旅游开发研究、中国旅游地理和旅游规划领域开拓者之一的彭华教授,于1月8日因病在广州去世,享年62岁。
多天前,彭华教授还到青藏高原做实地调查,这是他第四次赴青藏高原做研究。很多人不知道他已被确诊为心血管主动脉大面积阻塞。对中大人来说,他的离世太过突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彭华就是这样忘我地专注于“中国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上。
“色如渥丹,灿如明霞”,这是丹霞之美,却也是彭华教授一生芳年华月的最好形容。他用一生去痴爱守护丹霞,如今终却魂归丹霞。
初识丹霞,一见倾心
年,彭华教授出生于安徽省最北端的砀山县。年高中毕业回乡后,他曾当过民办教师、生产队长、村干部。年,他成为了当年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考入了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并在年顺利毕业。此后的10年里,他一直都在安徽宿州师范专科学校任教,从助教到讲师,再成为副教授。
与丹霞的结缘,是在年。彭教授跟随北大的陈传康教授做韶关市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第一次到丹霞山。那时的丹霞山,还只是一个地方名山;但就在次年,彭华教授和陈教授却一起帮助丹霞山申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拿到了第一块国家级招牌。
或许那个时候,年轻的彭华还未尝想过,他的余生30多年,都将与“丹霞”这个名字相关联;他或许更未曾料到,将一座地方名山培育成世界名山,竟然花费了他整整17年的芳年华月。
他与仁化县领导一朝相惜
彭华教授会写论文,但他还有个熟知的爱好——那就是画画,从素描到彩图。他徒手描绘的丹霞地貌图精美绝伦、栩栩如生。直至今天,丹霞山博物馆内始终留存着彭华教授年绘制的丹霞山北部和全域景观彩图。
年的9月,因为丹霞山面临大开发,在外部创办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韶关市仁化县领导动员彭华教授为翔龙湖景区和阳元山景区做规划。彭教授开始了他的“第二次上山下乡”。
或是同样秉持着对丹霞的爱,或是两人惺惺相惜,对于这个不可多得的“外来人才”,当时的仁化县领导在饭桌上对彭华教授许下了承诺:“来则欢迎,去则欢送”。
于是彭华教授一来,当地便迅速为他和全家以“三不要”的形式办好了落户丹霞山的所有手续;在彭华教授完成了景区的所有开发开放工作,并交付使用了由他亲自设计的新山门综合楼之后,仁化县兑现承诺,欢送彭教授去了中大。
在很多年后,彭华教授依然对仁化县领导的这个决定感激不已:
“
仁化县领导对我调动工作的帮助以及他们放我走的开明做法,让我感恩一辈子,我有义务为仁化县、为丹霞山做更多的事。虽然我离开了丹霞山,但依旧把丹霞山的事当做我的事,三十年未改初心,这就是我和丹霞山的不解缘分吧。
”
彭华教授和他的夫人丰老师,也都始终将丹霞山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也正因此,彭华生前表示,希望自己最后仍旧能回归丹霞山。
虽不生于斯,但却长于斯,并求长眠于斯。
一次契机,两次出师未捷
年,彭华教授进入中大地理系工作,接过了中大丹霞地貌研究的“接力棒”,将“丹霞地貌”这个学术圈内的专业概念,拓展成一门“显学”。
进入中大地理系之后,彭华教授一面致力于教学,一面又继续等待时机,期望实现他未能实现的一个心愿——将丹霞山这个地方名山,培育成世界名山。
年6月,出现了一次契机。
当时距离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只剩下20天,在其他景区纷纷递交了材料之后,丹霞山却没有迟迟没有动态——国土资源部地环司的领导急了,给彭教授打电话,问道:“别人材料都交了,丹霞山还报不报?都只剩20天了。”
报不报?必须报!彭华教授深知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是实现丹霞山走向世界的一条路径。于是,他立马打电话给丹霞山领导,得知其不表态,而新换届的县主要领导又还不认识,气急败坏之下,彭华教授挂掉电话回到了书房。
彭华教授的夫人丰老师在此后回忆道,结果不到5分钟,彭教授又走出来,并打电话告诉丹霞山领导:“请你转告书记县长,明天我就去丹霞山,如果他们不出来,我就到县委大院去骂了!”
这一招还真见效。第二天一早,彭教授赶到了丹霞山,见到了书记县长和韶关市分管的副市长。经过双方的商量,终于启动了丹霞山的申报材料编制工作。
20天,一个巨大的申报工作,在无立项、无合同的情况下就这样开展了,没人知道,为了完成一套完整的申报材料,彭华教授经历了多少个没合眼的夜晚——幸好结果是好的。
年2月13日,一通来自巴黎的越洋电话传来好消息:丹霞山与张家界、庐山、云台山、石林、黄山、五大连池、嵩山一起入选了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当丹霞山一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彭华教授就立马趁机提出,丹霞山的下个目标是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个建议熄火了。
其实早在年第一届全国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上,彭华教授就提议丹霞山申遗。然而之后的7年,几经研讨,这个提议却均以“条件不具备,暂时不议”而搁置。
两次出师未捷,彭华教授并未就此放弃,他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丹霞山的价值会被进一步发掘出来,不断提升,而有关方面的认识也会慢慢转变”。
年巴西时间8月1日18时,对彭华教授来说终生难忘。17年艰辛波折,终成申遗“大业”,令他激动万分。
“
申遗成功后,经济效益当然很大。但更重要的是学术效益,丹霞地貌成功申遗,意味着这一概念得到国际地学界的认可,这是丹霞地貌走出国门的一个绝佳途径。
”
申遗成功后,许多朋友都劝彭华教授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但彭华自己却认为,丹霞地貌科学体系还不成熟,学术队伍还没有稳定,人才梯队还没有形成,刚刚出头的年轻人还需要送一程。
良师,益友,怪才
作为一名老师,不仅从事科研,还要传道授业解惑。
在年调进中大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原城市与资源规划系)后,彭华教授主讲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应用美术等基本技能类的9门课程,可想而知内容跨度之大,备课任务之重。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他所教课程当中,很多都没有适用的教材,他自己编写了80多万字的讲义。
在教学上,彭华一直追求创造性教育,从不照本宣科。
“
我认为教师最重要的责任是启智,就是把学生的智慧启发出来,不是拿一个教材或讲义照讲一遍,而是让你的学生能够去思考,接受与批判由学生去决定。
”
彭华还喜欢和学生“争论”,鼓励学生“争论”,他曾以年轻时自己作比喻:
在他读书的时候,就喜欢和老师、和教材的作者讨论甚至争辩。大一时,彭华甚至曾和一位著名教授就教材的问题通了整整16封信,最后两人反而成了忘年交。
“
老师都喜欢有思想的学生,面对再大的权威我们都要保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有直立的人格,学会去质疑去挑战。我的老师就喜欢我思想的不羁,我也要这样对待我的学生。
”
彭华教授对学生的指导,不仅是在学习上,还体现在生活中。
在许多学生眼里,彭华教授又是老师又是朋友,他会在科学考察中照顾那群孩子,甚至会用自己的科研经费,资助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实习以及国内外会议。
他的学生翁时秀谈道:
“彭老师就像一个家长,他的这些学生都是他的孩子。他会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做事,但是你犯错误的话,他也会很包容你,这一点就像包容他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也会批评你,但他都是出于爱心,从家长的角度,为你好的角度去做引导。”
在彭华教授去世后,无数学生纷纷在中大官微上,留下了缅怀之词,字字句句,皆是心酸。
其中一句尤为生动:
每逢有人问起您,我都会说彭老师是我见过的最有仙侠气的一个老师。
有些东西无法接受,只觉得老师您是去另一个地方继续潇洒去了,希望在那儿您还是一个侠客,仗剑走天涯。
一路前行,无问西东
“彭华老师工作已到了忘我的地步,现在我们才知道他最近几年体检结果显示心脏已经有问题。”有同事说。
但即便是在逝世的多天前,彭华教授还第四次到赴青藏高原做实地调查。而当时的他,实际上已被确诊为心血管主动脉大面积阻塞。
为了拿到真实的第一手数据,从中国丹霞地貌数据共享平台建立开始,彭华教授和他的团队都会挤出了几乎所有的空余时间,在全国各地展开实地考证,每个暑期都是连续四十多天的高强度考察。近两年,他更是在酷暑中穿行大漠戈壁,忍着高原反应攀爬在四五千米的青藏丹霞。
但是作为彭华教授的妻子,丰老师一直熟知老彭的脾性。
年中国丹霞申遗成功后,丰老师曾写下这么一段感言,给这位陪着自己,从青梅竹马两无猜的少年时代,走到恩爱两不移的花甲之年的老伴儿——
“你是一个智者,因为你永远充满了才思,有无尽的创造力;你是一个傻子,因为你对什么事情都保持童真,在你面前,没有灰心,永远乐观地追求着你的梦。难怪人家说无知者无畏,是啊,只有傻子才能创造出惊天动地、史无前例、红遍全球的中国丹霞!”
她明白彭华教授的执着,也明白彭华教授的骄傲。
“我说你呀,现在最爱的就是丹霞,丹霞就像你的情人了。”彭教授的夫人丰老师曾如此调侃彭教授。“他把丹霞山当成自己的家一样”,也正因此,彭华生前表示,希望自己最后能回归丹霞山。
在电影《无问西东》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毫无疑问,彭华教授用他的言行诠释了他的人生谜底:一路前行,无问西东。
先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愿彭华教授一路走好。
文: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程依伦、徐静
综合来源:中山大学十一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怎样可以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gpxinjiapo.com/dxjd/1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