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20日,深圳南山区文艺评论家协会、韶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在韶关丹霞山联合举行了创作交流峰会暨文艺创作基地揭牌仪式。
红网时刻新闻8月23日讯(通讯员郑韵诗)8月19日、20日,深圳南山区文艺评论家协会、韶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在韶关丹霞山联合举行了创作交流峰会暨文艺创作基地揭牌仪式,开启双方在评论、诗歌和艺术创作方面合作的新里程。
韶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温阜敏,深圳南山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黄永健,深圳南山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晃、夏子,韶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钟秋鹏,秘书长杜海涛,常务理事王忠一及深韶两地作家等共计40余人参会。
温阜敏介绍了韶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的发展历程和创作成果。他强调,韶关具有丹霞山世界双遗文化高地,南华寺六祖禅宗禅学的文化高地,唐代宰相和诗人张九龄的历史文化高地三大特点,渊源深厚,历史悠久。深圳是改革开放试验田和桥头堡,属于创新高地,他希望市评协会员多学习深圳人敢想敢干的奋斗精神和创作能量,增强交流,增进友谊,共同提高。
黄永健表示,深圳南山评协到韶关丹霞山是来学习取经的。他期望通过两地创作座谈交流提高认知,开阔视野,促进创作。他随后阐述了“松竹体十三行汉诗”的起源、创作成果和社会影响等,并强调它的创新性和推动力。
“韶关是岭南文学的腹地,上世纪九十年代,韶关的五月诗社和湛江的红土诗社、梅州的射门诗社号称广东的三大民间诗歌社团,为岭南诗坛孕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诗人。”李晃表示,此次深圳南山、韶关文艺评论家联手,在美丽的丹霞山下创建创作基地,旨在促进两地作家、评论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专业素养和创作水平。
随后,两地作家、评论家代表们各就自身创作环境、发展方向、地域创作等方面进行讨论和分享。与会人员纷纷表示,通过面对面座谈交流,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见识,对两地文艺创作、评论工作的开展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繁荣创作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座谈会后,双方还在丹霞山举行了文艺评论创作基地揭牌仪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gpxinjiapo.com/dxjs/13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