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进(.8.1-.9.8)
黄进,男,曾用名李见贤,中共党员,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享受厅级政治生活待遇的离休教授。年8月出生于广东省丰顺县北斗镇下溪村。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同年留校任教至年离休。离休后仍继续研究中国丹霞地貌至今。曾任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旅游地貌组组长,广东省地理学会理事及地貌专业委员会主任,广东省土地学会副理事长,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理事长及终身名誉理事长,广东省1:50万地貌图主编,中国1:万地貌图编委、学术秘书及粤、桂、湘片片长。长期从事地貌学和河流动力学的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对地貌制图、地貌坡面发育、地貌分类、河床沙波运动及其推移率测验和推移量计算、丹霞地貌和气压测高仪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改进了国际通用的沙波推移率计算公式。年设计出立体绘图仪,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研制的丹霞牌气压测高仪测高误差小于0.5米。截止年3月2日,对我国已经发现的处丹霞地貌的近0处做了实地考察;对流水作用、崩塌作用、风化作用、喀斯特作用及低等植物作用所形成的丹霞地貌都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创建了地壳上升速率、地貌年龄、岩壁后退速率和侵蚀速率四条定量测算地貌发育的公式,是全面系统研究中国丹霞地貌的一位学者。年5月获得“首届中国十大当代徐霞客”称号。年荣获“第四届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已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了《丹霞山地貌考察记》、《丹霞山地貌》、《武夷山丹霞地貌》、《崀山丹霞地貌》、《广丰丹霞地貌》、《石城丹霞地貌》、《赤水丹霞地貌》等专著。
黄进教授是我国杰出的地貌学家,丹霞地貌学科的奠基人。年和北京大学陈传康教授共同发起并创立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担任第一、二届会长,主持编辑出版了三本论文集,在丹霞地貌研究初期做了大量开创性和基础性工作。随后指导研究会连续召开了15届学术研讨会,发表各类研究成果多达多篇,大大推动了全国丹霞地貌的调查研究工作。黄进教授的丹霞地貌实地考察工作,为摸清全国丹霞地貌的空间分布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为中国丹霞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尤其是在85-87岁高龄时还对青藏高原的丹霞地貌进行了四次、总历时达半年之久的考察,精神令人敬佩。他的《西藏丹霞地貌考察记》业已完成,即将付梓印刷。
黄进教授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他所钟爱的丹霞事业。从年第一次接触丹霞地貌开始,直到生命最后时刻,几十年如一日,亲历亲为,潜心钻研,被同行业界称为“丹霞痴”。近年来,直接和间接指导了全国数十位丹霞地貌年轻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为中国丹霞地貌研究事业培育新生力量。他平易近人、乐善好施,参与很多社会公益和科普教育事业,在各种场合通过“绣金匾”的经典曲目,提醒大家,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爱惜时间、努力专注于自己的工作,给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痴心探究丹霞貌、终老红岩只等闲”。这是他光荣而充实的人生写照。
年9月8日,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黄进教授在广州逝世,享年90岁。他的逝世是我国地理学界的重大损失,对此我们表示沉痛悼念和深切的缅怀!
“丹霞痴”——黄进
那时候黄进教授是我们《地貌学》的主讲老师,他对教学的认真严谨、敬职敬心是不同常人的,教书对于他是一件非常崇高的事。有一次,他带我们去韶关坪石镇实习,为了能在火车上跟我们讲解沿途经过的地理地貌景观,他提前从广州出发,沿着铁路线走路做备课,然后在车上一路跟我们讲解。当时的实地考察非常扎实。
——中山大学级地理系本科生、现中大旅游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保继刚
人物素描:
年5月广东丹霞山,黄进教授出席首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研讨会
黄进,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离休教授,原地理系主任,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被业界称为我国目前全面系统研究丹霞地貌的第一人。“首届中国十大当代徐霞客”,第四届“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获得者,著书有《丹霞山地貌考察记》、《丹霞山地貌》等。黄进教授记日记的习惯已有几十年,尤其自年从中山大学地理系离休后的这25年来,他的日记从未间歇,一共记了82本。日记的核心主题只有一个——“丹霞地貌”,为了实地考察,80多岁的他曾三次进藏。一身中山装,一双解放鞋,一把长把伞,一个帆布包,背两个相机,这是黄进的标配着装。6月5日,黄进又要出发了,第四次进藏,实地考察一处丹霞地貌,预计20多天,这次的行程算是短的。过去25年里,黄进每年有至少三、四个月行走于全国各地的“丹霞”间。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共发现并证实丹霞地貌处,其中处都经过他的实地考察与验证。年黄进获评“首届中国十大当代徐霞客”,年获评中国地理学会第四届“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原创“顶平、身陡、麓缓”顺口溜
黄进教授在野外
年,黄进考入中山大学地理系,在回江西寻亲途中,他第一次在韶关看到了像霞光般美丽的地貌,从此结缘。年,时为地理系助教的黄进带着学生去丹霞山实地考察,这是他第一次真正置身于丹霞的怀抱之中。“丹霞山的地貌非常壮观,令人震撼,我决定要从山体发育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不过,因为文革,黄进的实地考察计划搁浅。直到年,丹霞地貌的系统研究工作得以正式展开。
年,在一次全国性的构造地貌学术讨论会上,黄进提交了《丹霞地貌坡面发育的一种基本方式》,这是中国学术界全面论述丹霞地貌的第一篇论文,对于学术研究和旅游开发,文章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而对近水平红层形成丹霞地貌特征“顶平、身陡、麓缓”的六字概括从此流传开来,如今已经成为丹霞山区妇孺皆知的“顺口溜”、导游词。鲜少人会在意,这句顺口溜背后的原创者是谁,也没人知晓光是韶关丹霞山的这一座山的考察时间,黄进总共花了近天。年8月,包括广东省丹霞山在内的六省丹霞地貌联合申遗成功,“中国丹霞”开始家喻户晓。也少有外界知道其中有近40万字的基础研究材料由他撰写。考察余处丹霞地貌
黄进教授在野外
“年7月下旬路过看见,已在丹霞山考察多天,已为该山出版《丹霞山地貌考察记》()及《丹霞山地貌》()二本专著。”采访当天,黄进带来了他整理的《中国丹霞地貌简表》,截止年3月15日,总计处。包括国序号,省序号,山名,位置,面积,红岩时代、岩性,形态特征,以及资料来源,他记录清晰、明了完整。丹霞山
黄进说,必须到现场才能做科学准确的判断。全中国的丹霞地貌,哪里风景最好,哪里值得开发旅游,他如数家珍,一清二楚。年黄进担任中大地理系主任后,需要同时承担大量行政业务,他觉得能投入丹霞研究的时间太少,遂在年主动辞去主任职务,年又主动申请离休。从此开始全身心投入全国范围内、系统性、全方位的丹霞地貌考察研究。“这之前,亲身考察过的丹霞地区只有35处,离休后的25年里,考察了多处。”一谈起丹霞地貌,黄进的眼里满是热情的光。光是年这一年,中国境内就有处丹霞地貌被他发现和证实。从广州出发,到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再到四川、云南、湖北、湖南。“出发时还是繁花似锦绿草如茵的七月,到达最后一站湖南的时候,已然漫天大雪。”80多高龄三次进藏
年8月甘肃崆峒山,黄进教授出席第十四届全国红层与丹霞地貌讨论会
有人说,黄进不要命了。为了考察和验证丹霞地貌,80多岁的黄进已先后三次进藏。年10月10日,他在日记里写到,“在国道公里处,照相海拔米,发现有丹霞地貌……晚上9时,抵达日喀则市,下车时,我感到头很晕,站立不稳。”10月11日,“咳嗽越来越厉害,体力越来越差,再不医治,后果严重。医院看病时,医生说,他在西藏当医生只看过两个80岁以上的老人,我是其中一个。”家里人开始对黄进的“行走”强烈反对,但执拗的他依然如故。年长后,他找同行一起坚持。“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给的支持也很大。”在考察日记里,所有的信息提供者,陪同人员,开车师傅,带路的老百姓……他都准确地记下名字。“这些丹霞地貌的发现和确认,他们都有功劳。”在四川乐山考察期间,黄进偶然得知平羌三峡附近可能有丹霞。欣喜若狂的他随即租了一部机动三轮车,赶往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诗中所提及的平羌三峡。由于刚下过雨,不通班车的山路又湿又滑。就在远远望见“平羌大队”的牌子,满是欣喜时,连车带人翻倒在路边,距离60米高的山崖仅一两米。“鬼门关前走了一遭,我心里十分感慨,这可算是大难不死,捡了一条老命呢!”回忆过往,他给记者吟起那时自创的打油诗:“月照峨眉几度秋,诗仙唤我平羌游。车翻崖上人安好,笑看岷江碧水流。”
“我可以给山算命”
年9月浙江江郎山,黄进教授出席第十五届全国红层与丹霞地貌学术讨论会
几十年来,纵意又执着地行走在山川云间,黄进对于山的亲近和熟悉,尤过于人。大山名川的年龄,他脱口而出。“算命先生给人算命,我可以给山算命。”他笑着说。去年10月,在西藏芒康县如美镇澜沧江在考察丹霞地貌的过程中,他采集了一个样品,同时测量古澜沧江水面到今日澜沧江水面的相对高度为59米,样品经过中山大学物理系核辐射实验室唐强副教授及他的研究生郭競渊同学用热释光及光释光分析出样品的年龄,其年龄为16.7万年。随后测算出该地地壳上升速率3.53米/万年。黄进解释,有了该地地壳上升速率及该地澜沧江东、西两岸山地的相对高度,就可以算出这些山地的年龄。如澜沧江西岸的东达拉山口(海拔米)与澜沧江水面(海拔米)的相对高度为米。以相对高度米为分子,以地壳上升速率3.53米/万年为分母,即可算出东达拉山口的年龄为.3万年。同样的方法可知道,卡均山口的年龄为.9万年。早在解放初期,刚刚大学毕业的黄进还曾改良绘图仪,不仅能画出直的线条,更能画出立体地形图,这一发明曾被发表在前苏联的科学院院报上。“需要有个打字员”
满头银丝,脚着解放鞋,步履有些蹒跚,采访这天,87岁高龄的黄进教授身体已显出虚弱。他摔伤的手刚刚痊愈。眼下让这位“丹霞痴”最着急的,这25年来跋山涉水的艰辛考察记录,整理和编写才刚刚开始。“我的时间不多了,我也担心,还有没有这个时间和能力。”将这几十年所有的考察成果都写成一部大书《中国丹霞地貌》,是黄进的心愿,大书写作已经启动,但进展缓慢。“如果书没出来,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的学生保继刚说,对于丹霞,黄进有由衷的喜欢,这种喜欢能让他克服包括经费、身体等原因一直坚持在实地跑。“最实在是需要有个打字员,帮我把考察日记整理出来,最好能认真细心一些,不要打错字,因为校对起来很吃力。”25年完整的考察记录,82本,天的日记需要打字整理。黄进已着手进行,目前和两本已整理出来。对话:“一定要去现场”
年9月黄进教授(右一)与陈致均教授(左一)、彭华教授(中)在野外
南都:一定要去现场吗?黄进:一定要去。要对科学负责,不能马虎,科学研究要经得起时间和子孙后辈的检验,如果不对,后辈们会说,黄进你这个家伙弄得不对。南都:这当中最大的难题是什么?黄进:经费是个大难题。上世纪90年代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用完了,我就想办法向学校、相关政府部门获得一些支持,自己出书的稿费,做的小发明测量仪卖的钱,都全部贴补给考察了。比如去西藏开销就很大,去哪里都要包车,每公里是5.5元,有一次最高海拔5米,行程公里,一共走了74天。南都:跑了几十年,坚持的动力是什么?黄进:为国争光是个大动力。现在国内的旅游景点中有近1/5由丹霞地貌组成,如果把这1/5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把地质、地貌总结出来,能给当地省市、国家提供宝贵资源。有很多地方,是我们考察验证后,才开发出来的。丹霞地貌是由中国最早发现、命名、系统研究的一种地貌,希望全世界这种类型的地貌都能用“丹霞地貌”来命名,像喀斯特地形一样,成为全球一种通用地形概念。南都:和古代的徐霞客比,您怎么看自己?黄进:当时徐霞客是用了自己家里的钱到处跑,我不行,因为家里不同意。如果我可以支配自己的工资用来做研究,我肯定不需要到处想法设法去找经费,没有办法,经济大权不在我手里。现在的人还没有那时候风格高。(笑)南都:有没有人会接着跑下去?黄进:还没有找到接班人。考察主要在离休之后,我自己没有研究生,别人的有注意,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要有一种精神,一种意志才能这样去跑。现在能这样跑的少了。南都:一辈子都在丹霞地貌上,(如果大书没有写成)会后悔吗?黄进:不后悔。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科学是一个细致艰辛的事,集中精力研究一种地貌,才能把它做好。在大山里行走,探索地理地貌,过程是很实在的。
年8月甘肃崆峒山,黄进教授作学术报告
(文字来源:-06-01中大新闻网,略有修改;图片来源:中国地理学会红层与丹霞研究工作组)
补充介绍:
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
年8月1日,“中国丹霞”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丹霞”项目是中国把全面展示丹霞地貌形成演化过程的贵州赤水等6个丹霞地貌风景区“捆绑”申报自然遗产,包含的6个申报点分别是福建泰宁、湖南莨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包括龟峰)、浙江江郎山、贵州赤水。
“中国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丹霞提名地在中国的位置
中国丹霞提名地在中国南部地区的位置图
I什么是丹霞
A丹霞的概念在中国,丹霞这个术语指的是一种有着特殊地貌特征以及与众不同的红颜色的地貌景观,像“玫瑰色的云彩”或者“深红色的霞光”。这个术语在20世纪20年代首次被地质学家引入,作为一类地貌的名称,起源于中国广东省的丹霞山。这个术语在中国被广泛接受。
在地质和地貌学层面上,丹霞可以定义如下:“丹霞是一种形成于西太平洋活性大陆边缘断陷盆地极厚沉积物上的地貌景观。它主要由红色砂岩和砾岩组成,反映了一个干热气候条件下的氧化陆相湖盆沉积环境。这些沉积层经历了区域地壳抬升、剧烈的断裂、流水的深度切割侵蚀、块体运动、风化和溶蚀作用,塑造了群峰、崖壁以及峡谷等有着极大景观美的绝妙景观。中国丹霞景观包括了一个地貌系列:从地貌不太显著,下切不太发育的青年期,到迷宫般的峰群和峡谷发育较好的壮年期,到以大范围低地和广泛河流体系围绕的孤峰为特征的老年期。”
B丹霞的分布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已发现丹霞多处,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据国际上的研究资料所知,世界上红层广泛分布在除南极之外的各大洲,发育了与中国丹霞相同或相似的地貌类型。因此,丹霞是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特殊自然地理现象和红层地貌类型。
II为什么中国丹霞适合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系列提名
依据《世界遗产操作指南》第款,中国丹霞系列提名6个提名地属于:
b)thesametypeofpropertywhichischaracteristicofthegeographicalzone;中国丹霞提名地是南方湿润区、临水型丹霞的代表,具有共同地域特征的同类自然遗产。所有提名地都位于中国南部及东南部,完全可以代表本区内的中国丹霞景观。
c)thesamegeological,geomorphologicalformation,thesamebiogeographicprovince,orthesameecosystemtype;中国丹霞同处于中生代活化的华南板块大地构造区,具有相同或近似的地质演化历史和地质构造背景,全部发育在白垩纪红色陆相粗碎屑沉积岩上,共同处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之下,形成丰富多彩的丹霞景观,发育了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陆地生态系统。
因此,中国丹霞符合b)、c)两种情况,在地球科学、生物与生态学和景观美学方面具有共同的突出普遍价值,因而以“系列遗产”的方式提名。
III中国丹霞满足的世界遗产标准
根据操作指南款,系列遗产必须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突出普遍价值。在此基础之上,中国丹霞如操作指南II.D部分第77款所示,满足以下突出普遍价值标准:
(vii)包含绝妙的自然现象或具有独特自然美和美学重要性的地区:高耸的山峰、陡峭的崖壁和幽深的峡谷,加之绝美的瀑布、河流、湖泊以及广为覆盖的植被,构成了中国丹霞壮美的景观。这6个提名地最能展现中国南部最美丽的丹霞景观。它们具有景观和美学的突出普遍价值。
(viii)是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包括生命记载和地貌演变中的地质发展过程或显著的地质或地貌特征:丹霞是区域大陆性地壳发育到特定阶段的标志。提名地的盆地演化清楚地记载了白垩纪以来区域地壳演化的历史。中国丹霞同时也是体现抬升与强烈断裂沉积盆地长期地貌演化历史的模式地,它同时包括了过去与当前正在进行的地貌过程。80余年的研究历史证明了丹霞地貌是一类具有区域和全球价值的特殊地球科学现象。
(ix)突出代表了陆地、淡水、海岸和海洋生态系统及动植物群落演变、发展的生态和生理过程:提名地处于全球生物地理系统中古北界和印马界的“中国亚热带森林生物地理省”和“中国南方雨林生物地理省”,该系列突出而完整地代表了最具世界特色的由东南季风驱动下发育形成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群落结构及演替的生理生态过程。它同时代表了生物地理背景下冰后期的生态演替。
(x)是生物多样性原地保护的最重要的自然栖息地,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濒危物种栖息地:提名地是世界生物地理系统中2个生物省(“中国亚热带森林”和“华南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突出代表,共包括有高等植物种,有脊椎动物种,昆虫种。位于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全球生物区的“中国东南部-海南潮湿林生态区”,具有区系的古老性和群落的原始性,栖息着近种各级珍稀濒危生物物种,具区域特有的生物物种40多种,有突出的保护价值。
此外,中国丹霞各提名地又分别独立满足至少两条标准。
IV中国丹霞如何与世界上具有相似地貌进行比较
中国丹霞是目前唯一以丹霞(红层)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系列提名。系列总体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和生态学价值超过所有目前已有的世界自然、混合以及文化遗产中以丹霞(红层)地貌为申报要素的所有遗产地:其独特性为任何一个现有遗产地所不可替代。另外,中国丹霞还是世界范围内丹霞地貌时空发展最重要的、最不可或缺的案例。丰富的自然多样性和独特的山-水-林组合,使得提名地成为最突出、最能代表中国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区域。最后,文化因素也在中国丹霞特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以丹霞地貌和景观作为载体,展现了天人和谐的境界。在这个方面,中国丹霞同样具有世界范围内的突出普遍价值。
V中国丹霞系列提名期次及时间计划
根据操作指南款:“系列提名,无论属一个国家还是多个国家,可以分为几个提名周期提交”。整个中国丹霞世界遗产计划包括6个提名地,计划于年完成申报:
中国丹霞6个提名地均位于中国南方湿润区。根据其所展现的不同地貌演变阶段(从最年轻到最老的发育阶段)排定序列。因此,以下提名地排序仅依据地质演化阶段序列,而与提名地相对遗产价值无关。
l贵州赤水:青年期a-强抬升深切割高原峡谷型丹霞的代表
2福建泰宁:青年期b-深切割山原峡谷曲流和多成因崖壁洞穴的代表
3湖南崀山:壮年期a-密集型圆顶、锥状丹霞峰丛峰林的代表
4广东丹霞山:壮年期b/c-丹霞地貌命名地,簇群式丹霞峰丛峰林的代表
5江西龙虎山:老年期a/b-疏散型丹霞峰林与孤峰群和造型多样性代表
6浙江江郎山:老年期c-高位孤峰型地貌的代表
VI中国丹霞系列提名地的选择
中国丹霞系列提名包括最能代表中国丹霞地貌的区域,展现了中国丹霞全面的特征以及主要的自然价值。提名地全部位于中生代到新生代红色沉积层之中,并且最能代表中国丹霞的地球科学价值。另外,它们还包括了中国丹霞在纬度、气候以及生态系统方面的显著差异。系列提名地还同时包括了中国最美的丹霞景观,这些景观相比较世界范围内任何一个具有相似地貌的地区,无论是在科学价值方面还是在美学价值方面都是无与伦比的。
中国丹霞系列提名的6个提名地全部分布在中国亚热带湿润区,选择的主要理由如下:
(1)中国湿润区丹霞地貌(尤其东南部峰丛-峰林丹霞地貌),将丹山-绿林-碧水紧密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壮观、最具有吸引力和最丰富多彩的丹霞景观。虽然赤水位于中国西南部,但它却地处中国丹霞连续分布面积最大的贵北-川南丹霞地貌区。它同样可以很好地代表丹霞地貌的高原-峡谷-瀑布-森林组合。
(2)系列提名代表了丹霞地貌演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每一个提名地都拥有演化阶段典型而鲜明的地貌类型。这些提名地组合在一起,展现了一个中国东南地区全面的、完整的且具有逻辑性的丹霞景观和地貌系列。
(3)提名地全部位于保护区内,是中国丹霞地貌研究最深入的地区。良好的保护传统以及扎实的学术基础使得这些提名地成为推动科教和旅游产业发展、推广自然资源可持续保护与利用的理想地区。
(文字来源:文化中国-中国网)
长按,地理人!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治疗白癜风哪的医院好些啊北京中科医院坑转载请注明:http://www.sgpxinjiapo.com/dxjs/1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