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

乐清一百年前的地图,来找找你的家在哪里


来源:中国乐清网

乐清市地名办出版了最新的《乐清行政区划图》,5月6日,记者在老市府见到了这幅最新的地图,蔚蓝的乐清湾畔一块狭长的地带,分列着的乐清市城区8个街道、17个乡镇。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区划图右下角的乐清城区图,呈扇形展开的住宅区、商业区、行政区、公园绿道、交通要道,已从东塔与西塔之间,优美地伸开双臂,拥抱到了美丽的乐清湾。

而记者手头刚好有几幅古旧的乐清地图,不同时代的地图比较一下,短短的百年里,乐清城区犹如一个乡下的村姑“蜕变”成一个风情万种的绝代佳人。

新版城区图。陈尚云摄(点击看大图)

新地图的绘制

据市地名办的负责人朱海咏介绍,年版《乐清市行政区划图》的绘制工作从去年底启动,前后进行了两个月时间,期间市地名办刚好在进行全市的地名普查工作,对新区划图的绘制,在村居名称的准确性方面,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至于年版区划图与上一个版本区划图的不同,朱海咏说,原来的8个街道没有变化,而年撤乡并镇后的9个镇,现在已调整为17个乡镇,分别是柳市镇、北白象镇、磐石镇、虹桥镇、蒲岐镇、南岳镇、淡溪镇、清江镇、南塘镇、芙蓉镇、雁荡镇、大荆镇、湖雾镇、仙溪镇、岭底乡、智仁乡、龙西乡。

新版乐清市行政区划图。市地名办提供

据了解,自从年原属温岭县的湖雾乡划给乐清县,永嘉县的两个村划入乐清县,一直以来,乐清的县境(市境)就没有变更过,因此后来的乐清县和乐清市的行政区划图,变来变去的只有内部乡镇的调整。

朱海咏说,现在能够看到的乐清旧地图,一般来自明清时期编撰的《乐清县志》插图。据史料记载,早在北宋,乐清就有人修过一部《乐清县图经》,可惜已经失传,那时候的乐清地图也就没法看到了。

清顺治年间的《乐清县图》

现存的乐清旧地图

年6月出版的《温州古旧地图集》共收录了乐清的古地图20幅,乐清全境图最早的一幅是明代隆庆年间绘制的,城区图最早的一幅也来自明代,编在隆庆年间的《乐清县志》中。

在明朝隆庆年间的全境图上,可以看到很多地名现在还在使用,如柳市、东塔山、西塔山、小港、名山、大荆、湖雾、朴湖等等。还有很多地名现在已经不用了,如一都、二都、三都、五都,一直到二十六都,“都”在那时相当于现在的乡、镇。在这些几都几都的地名中,现在剩下的只有四都这个名称了。

还有一些地名发生了变化,如那时的蒲岐所、磐石卫,现在分别是蒲岐镇和磐石镇;那时的黄花,现在叫黄华。

《隆庆乐清县志》中的《乐清县境之图》

建成区的巨大变化

据史料记载,唐朝开元二十年(公元年)大诗人孟浩然来乐成探访好友张子容时,金溪与银溪还没有石砌的河堤。南宋时的乐清状元王十朋到西河对岸的西塔山下,访友喝酒时,要坐船穿过芦苇荡才能过去。他们两人如果穿越时空,来到现在的乐清城区,看见这繁华的街市和高楼,肯定会如同来到了一个外星球那样目瞪口呆。

上图为《道光乐清县志》中的《县城图》。

下图为民国时期的《乐清县图》

从旧地图与现在新地图比较中,也非常直观地看出新旧时代乐清城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瞧这里,建成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哦!(上下滑动观看)

乐成街道的东塔、西塔连线以内,历来为乐清县治的所在地,为乐清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从东晋宁康二年(公元年)建县之始,县衙即设在翔云山麓今人武部大院内,县衙大门正对北大街,千年不变。而现在的市政府已在城东街道,在古代这里应是一片大海或滩涂。

唐朝初年,乐成县城人烟稀少,从东大街望来桥到现在西门桥头一带,可以看到海涂,东河云浦桥和建设中路栖霞桥之北,建有通海码头。唐朝时开挖县城承流门外(今乐成派出所西南一带)沿海塘河,修筑堤塘。唐朝大和九年(公元年),沿海堤塘先后连接,最后形成了温州沿海第一道古海塘,北起乐清县城,南至平阳钱仓。而现在国道、高速公路、铁路贯穿乐清的建城区,把乐清与全国、全球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金溪、银溪是乐清城区的生命河。金溪上游在乐成街道箫台山与丹霞山之间的山谷中,西山诸水汇集于双瀑注入此溪。银溪是古云溪的别称,发源于乐成街道画眉岭之北的灵山主峰山谷中。

唐朝、北宋时古云溪两岸地势比金溪两岸低,河道比金溪宽,常有山洪爆发难以治理,南宋时海水倒灌,曾淹没东塔山下的乐清盐场官署,冲到望来桥更是常事。今日乐清街道各大姓氏的始迁祖,大多择地居住在箫台山下地势较高的金溪两岸。

南宋绍兴十六年(公元年),乐清县令赵敦临加深金溪、银溪,取石筑塘,人称“赵公塘”。南宋时,才陆续有人从金溪两岸迁往银溪两岸居住。

而现在随着高标准高塘的建成,水利设施的完善,在大暴雨山洪爆发、海水倒灌等自然灾害前面,乐清城区的居民基本上能够安居无患了。并且也把住宅区和商业区建在昔日大海或滩涂中。

唐朝时乐成县城已有商市,宋时北大街形成集市,后世逐渐南移,慢慢形成北大街、东街、西街和南街(即南大街)。那时的街道巷路直而整齐,路面大部分用石板铺成。

四条街道交叉处称市头,是商业闹市区。今乐清市人武部至市头称北大街,市头至望来桥称东街,望来桥至忠节门一带称永清街,市头至西门桥称西街,市头至乐清剧院一带称南街。

北大街与南街两侧,有9条东西走向的巷路。据《永乐乐清县志》记载,东河的支河宣风河,流“至县治惠政桥,分东西沿大街两旁而下”,注入市头的宝带桥,上面种植着冬青、樟树,“往来之人如行翠幄中”。这两条河到了明朝才淤弃,渠址上建了民房。县城内东西走向,本来有宣风河、宝带河、运粮河、小考场河、云浦河,现在这五条小河也基本消失了。

而现在的乐清商业区,不知扩大了几十倍,随着清远路、旭阳路一直南移,已到了南虹广场、石马、万岙一带。在新的城区图上,天地商业区和总部经济园,滨海生态公园和清和公园就在昔日的乐清湾蔚蓝的大海中。古人如果穿越到这里,真会以为看到了海市蜃楼。

唐朝天宝三年(公元年),乐清始筑县城城墙,高一丈二尺,宽二丈四尺,“旧周一里,宋因之,元废”。明朝洪武六年(公元年)乐成县城修筑南面的石城。明朝正德十六年(公元年),县城修筑文明、通济、鸣阳、迎恩、拱辰、肃清六座城门。

明朝嘉靖三十一年(公元年)至三十八年,乐成县城为抗倭第四次修筑城墙。嘉靖城有忠节门、镇海门、迎恩门、拱辰门、鸣阳门和肃清门六座城楼城门,另有东皋、文笔、箫台、仓桥等四座小城门,城上筑有敌台18座,城垛堵,又建北门城桥。

年抗战期间,城墙被拆除,年遗址尚存,而那古老的城墙只剩下市人武部后门十来米的一小段。但是忠节、鸣阳、东皋、文笔、箫台、仓桥等旧地理名词,今日仍在沿用,在现代的楼盘中散发着古老时代的气息。这是一个城市古老的记忆。

乐清的历史,就是一部向大海要土地要生存的历史,今天乐清的海岸线,几乎全是乐清人用自己的双手画出来的。乐清人的生存和发展之梦还在展翅高飞。

觉得有用,猛戳下面大拇指吧!

乐清百晓在线联系方式:

⑴小编77

⑵广告投放电话(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病好
看白癜风的医院哪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gpxinjiapo.com/dxjs/228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