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丹北人民法庭举办人民法庭护航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丹北法庭扎根基层,发挥审判职能,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护航乡村振兴战略审判工作的相关情况,并发布了四起经典案例。
目前,丹北法庭负责丹北、界牌、访仙三个辖区,辖区面积约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余万,流动人口10余万人,辖区经济发达活跃,现有工商企业多家。多年来,丹北法院依法审理了大量民商案件,化解了大量基层矛盾纠纷,为地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大局和法治护航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重要贡献。
会上,丹阳法院从法庭简介、打造优秀法庭队伍、公正司法为民解忧、护航乡村振兴战略、存在问题和不足、下一步工作打算等六个方面,就近年来丹北法庭扎根基层,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护航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亮点工作情况,向媒体作了通报。丹北法庭分别从邻里纠纷化解、惩治虚假诉讼、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规制职业放贷等角度发布了四起典型案例。
同时,发布会上,
还通报了四起丹北法庭典型案例。
多元解纷化干戈,邻里和谐暖人心
年6月18日,唐某(男)家房屋后因浇筑水泥地,在邻居蔡某(女)家的水泥地上搭了一块木板用于通行,蔡某不同意唐某放置木板,即与其发生争吵,并后发展成双方各有三、四个家人参与拉扯、打架,且各有受伤。后唐某花去医疗费余元,并向法院提起诉讼,1、请求判令被告蔡某、陈某、张某向原告唐某赔礼道歉;2、三被告赔偿原告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等各项损失暂计元;3、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三被告辩称,原告唐某浇水泥场,不声不响即将木板搭在被告家的水泥场上,且根本不听被告劝阻,还高叫就是不搬走,双方因此才发生争吵,而且是原告先动手打人,原告老婆还用水泥朝被告身上、脸上砸。被告蔡某的头发被原告拉掉一大把,脸、身上多处被打肿打伤。被告是被迫还手的,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院审理查明:原告唐某与被告蔡某系丹阳市丹北镇某村的前后邻居。年6月18日,唐某家屋后浇水泥场,因一块木板压在邻居蔡某的水泥地上而发生口角,并导致双方各有三、四名家人参与打斗事件,双方家人都有不同程度受伤,报警后未能协商处理。
原告唐某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蔡某、陈某、张某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元。法院开庭审理后认为,双方系邻居,又各有三、四名家人参与打架,双方矛盾争议较大,情绪对抗激烈,处理不慎容易激化邻里矛盾纠纷,如果简单地采取判决结案形式“一判了之”,不但难以定分止争,还会带来案结事不了,引发上诉、缠诉和信访,并埋下社会矛盾隐患,不利于邻里和谐与社会的稳定。因而决定采取调解结案的方式,以更有利于邻居和睦相处和社会和谐,遂及时启动“诉讼服务+人民调解”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向丹北镇政法书记通报此案,并协调镇、村调解组织共同做好此案的矛盾化解工作。在法庭和镇村两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促使当事人双方互谅互让,握手言和,并达成一次性化解矛盾纠纷的和解协议,由被告一次性赔偿原告元后结案,双方均表示今后要珍惜邻里和睦关系,保证不会因此次打架事件再引发新的争斗和诉讼,取得了案件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俗话说,邻居好,赛金宝。邻里纠纷看起来是民间小事,却事关社会稳定和谐大局。在审判过程中,丹北法庭坚持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大局出发,走群众路线,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尤其对群体性纠纷案件、矛盾易激化的案件、影响较大的案件、人民群众、社会各界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sgpxinjiapo.com/dxly/6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