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

甘肃张掖市的佛教文化和丹霞世界遗产,带你


张掖大佛寺是位于甘肃省张掖市核心区的一座佛教寺院,这座寺庙建造于西夏永安时代的第一年,大约在公元年,明朝永乐九年晚些时候,这座寺庙改名宝觉寺,清康熙十七年,再次改为洪仁寺,但在当时,大佛寺的绰号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寺庙内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全国现存的最大的室内斜倚佛像,斜佛是一种佛教艺术,在中国各地都可看到,描绘了释迦牟尼的死亡和涅槃的情景,这座倾斜的佛像躺在一个1.2米高的平台上,从头到脚长34.5米,宽7.5米,耳朵在大约4米处伸展,手的大小足以让8个人同时坐在上面,而中指可让一个人躺在上面。在躺着的佛陀背后,站着十个释迦牟尼的弟子,与佛教关于释迦牟尼去世时在场的人数不谋而合。除了斜卧的佛像外,十八罗汉的雕像在侧墙上排成一排,一系列描绘西游记和山海经场景的壁画装饰在墙上。

明代的阿弥陀佛佛塔是张掖五行塔中的一座,是明朝佛塔之外的另一处引人注目的景点,被誉为张掖五行大塔之一,也是张掖五行大塔中最具特色的一座佛塔,五行是中医、炼金术、风水、哲学等多个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概念,五种元素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座塔被指定代表五种元素,而大佛寺内的座塔就是土塔,是用砖和粘土建造的,高达33.37米。

张掖丹霞地貌是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的以独特而闻名于世的风景,主要位于如今的甘肃张掖临泽和肃南县。丹霞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日出前或日落时洒在云层上的红光,现在还不能准确地确定它的来源,但最早提到这个词的是三国时代一位叫曹皮的诗人,中国有一对叫丹霞的山,但最突出的是广东省韶关仁化县,地质学家冯敬兰博士在年首次用丹霞一词来命名那里的红色砂岩,丹霞地貌的概念是由他的同事陈国达博士在十年后提出的。

丹霞地貌总体上用红色阴影描绘了自立的山峰、石柱、峡谷等变形砂岩,受地质灾害、水蚀、风化、构造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张掖丹霞地貌由西向东长约40km,南北长约10km,总面积约km~2,是中国第二大丹霞地貌,仅次于贵州赤水的丹霞地貌。

与其他地方的丹霞地貌相似,岩石的阴影来自于水蚀和沉积物,除了的红色领域的颜色,如勃艮第,深红色,紫红色,红宝石,栗色,洋红色和更多,像黄金,绿松石,米色,翡翠,青色,琥珀和青绿也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生动的,耀眼的一幅画。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在晴天,阴天,雨天,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光线,颜色都会相应地变化,当地人给这个地方起的绰号为七色山。

丹霞地貌在我国约有十几处,零星分布于南岭、武夷山、东南仙霞岭及西南、西北部分丘陵地带,年联合国教科文化企业正式将中国丹霞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贵州赤水、广东丹霞、福建泰宁、江西龙湖、浙江江郎山、湖南省狼山。虽然这次张掖丹霞地貌没有上榜,但它的辉煌是不可否认的,引起了张艺谋导演的注意,成为他年电影三枪拍案惊奇的主要拍摄场景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sgpxinjiapo.com/dxmp/1174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