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

张掖丹霞赋评析


巴玉舜,甘肃张掖人,生于年11月18,性别为男,现为张掖市交通局工作人员,善于述写各类公文和通讯稿,并在赋这一文体上有成就。其所赋《张掖丹霞赋》和《民乐职教中心赋》等赋很多网站均有转载,一些报纸也有发表。

张掖丹霞的奇景让作者惊服,是以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张掖丹霞进行了描述。张掖人自己眼中的丹霞带有很多的主观色彩,但作者的赋中对张掖丹霞的描写是比较客观的,可以说作者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此赋成于年。

《张掖丹霞赋》为今人所作,虽不能和古人的赋相提并论但从赋中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延续。在以白话为主的社会背景下关于古诗、词和赋这些文体的创作可谓是“星罗棋布”,但正是这些古诗、词和赋的文体创作出现也犹如在单一的生活中添加了纷繁的色彩。这篇赋选自《甘肃经济日报》年11月22日的第八版。这篇辞赋极力模仿古人,但又融入了大量的现代生活中的元素,所以称得上是继承与创新之作。

赋中用“主客问答”模式映证丹霞之美。以远眺开局,着重突出丹霞之“色”,不同“时”有不同“色”;中间部分又展示出了作者“思绪乱飞”的近景;结局部分作者深化主题,谈论自己的做人之道。作者由壮景引深思,以彩山悟人生。可见此赋的的成功之处。

  

(见下图)

《张掖丹霞赋》开篇点出所写之地,今昔对照,过去不为人知,如今名扬全国。中间部分从多角度叙写丹霞景观,并从樵夫的语言中展现出了丹霞的奇美。结尾进一步写出了作者的处世观念和人生追求。

本赋借鉴了我国古代文体中传统赋的手法,表现为其中的句式、语言和结构;采用逐步盘升的手法,以丹霞景切入,最后道出了人生哲理,从对丹霞的描绘中写出了本篇赋的最终主题;移步换行和铺夸手法的运用,本赋从丹霞景观的“色”、“势”、“形”分别点出了丹霞景的壮美,作者用远视写丹霞景的“色”和“势”,在描述“形”时作者又运用近视,以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方面描摹出了丹霞的景象。

本赋中还采用了实景和虚景相结合的方式描写。“遥瞻”、“远眺”和“近观”均是作者所观的实景,而赋中的“浮屠万尊”、“岚霭徜徉”、“千佛拱立”和“织女遮天洪锦”又为作者所思的虚景。虚实相生,相得益彰。

“异彩纷呈,磅礴逶迤和百思百象”,对自然景观的描写透出了一种灵秀之气,让读者犹如身临其境。采用时空顺序的铺陈方式,此赋总体按时空顺序推移,先写远景,再到近景,赋的中间部分又有时间上的变化。本赋最值得一提的是“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和富于奇特的想象,远客至丹霞,有感于此中神奇,不解此中奥秘,请教于樵夫,引出了樵夫一连串的奇特回答。在句法上又灵活多变,句式上为长短不一。

另外,本赋也有欠缺之处。首先,本赋叙写地方特色的丹霞奇景,表现出的是特色不鲜明,没有更多地融入本地区地域文化特色;然后是文章的连贯性,在文章的前部分还有迹可寻,但写到后部分时,则很难去衔接;最后,赋中的丹霞对于昔时变迁只是一点即过,可见,作者对于丹霞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因此,如在作品中加上丹霞由来,本赋的价值又会上一层。

本赋与何茂活老师的《甘州赋》相比。在信息的蕴含量上,《甘州赋》中记述了大量的本地区实物,其中也写到了丹霞奇景,因此,《甘州赋》的信息价值非常高,而张掖丹霞赋直接描写丹霞,其中的信息量并不多,只能从其中品读出奇特的想象;但又从艺术方面来说,《张掖丹霞赋》语句富于凝炼,想象异常奇特,艺术手法善于变化,而《甘州赋》则在这些方面略微逊色。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的医生哪家好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正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gpxinjiapo.com/dxmp/47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