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

至关重要,丹霞山ldquo最受欢迎研


为推动丹霞山科学名山建设,培育、建设全国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研发一批适合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的优秀活动及课程,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优质的研学实践服务,今年4月份,广东韶关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韶关学院全面启动了“丹霞山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大赛,并面向全国征集丹霞山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课程。截至年9月12日,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大高校、中小学校、社会机构推送的课程作品个。

活动组织机构指导单位

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管理办公室

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

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主办单位

广东韶关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承办单位

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经活动组委会组织相关专家认真评选,共推选出了30件优秀作品,进入网络公示评选环节。其中,大学组入围作品有10件,中小学组入围作品有20件,共同竞夺15个“最受欢迎课程”大奖,其中大学组5件、中小学组10件。

作品编号:B1

作品名称:探索丹霞之红土壤的秘密——丹霞山研学旅行实践活动课程方案(小学五年级)

团队信息:韶关学院王玉珊、蔡舒钗、林楚伦

作品简介:该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寻找土壤的成分”;第二部分是“土壤和生命”。其中研学实践的主要内容有:一是通过实验观察和寻找丹霞山土壤的成分,二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丹霞山土壤对丹霞山的动植物生命的意义重大。三是引导学生培养保护丹霞山环境和热爱生命的意识。

作品编号:B2

作品名称:“一经教子旧,万里出门新”——探秘世界的丹霞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团队信息:仁化中学马芳琳

作品简介:本课程坚持以培养学生的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维护生物多样性,尊重并热爱生命的价值观,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课程设计思路:一是充分利用“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开展多种选题的研究。课程内容涉及古诗词、摩崖石刻、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相关科目;二是以“丹霞山”和“客家文化”有关资源及学科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和本地实际整合开发课程,保证课程的实效性、多样性、开放性、互动性。三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人为本,以学生调查、研究、角色体验等形式为主,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品编号:B3

作品名称:脚踏丹岩·探访丹霞山地质地貌奥妙——高中二年级丹霞山地理研学实践活动

团队信息:韶关学院李贵清

作品简介:本研学实践课程坚持“学生主体,老师引导”为原则,教学对象以高中二年级学生为主,旨在通过团队合作走进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学习丹霞地貌地质知识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自然遗产、自然环境等的认识,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逐步在研学实践活动中助力学生形成系统的问题解决思维,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提高责任担当、价值体认的意识。

作品编号:B4

作品名称:越野·越健康——丹霞山定向寻宝研学活动方案(高中一、二年级)

团队信息:韶关学院潘敏盈、赖锦雯、钟慧娣

作品简介:本研学课程主要为学生传递游中有学、学有所获,在研学旅行中成长的理念。定向运动的困难不在于奔跑速度的缺乏,而在于良好的运筹能力、计划性、空间感、方向感等智力因素。在压力下“找不到”的挫折感和“找到后”的成就感,都充满着刺激和悬念。此次丹霞山定向寻宝体育研学活动,能为学生们提供一个相互沟通、相互帮助的机会以及学习交流经验和感情的平台,以达到学生之间的团结一致、相互协作,在以后的学习生涯里提高效率,也希望丹霞山的旅游文化能够借此传播到更多地方。

作品编号:B5

作品名称:“趣味丹霞体验之旅·做不一样的自己”——八年级研学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团队信息:韶关学院叶思敏、黄宇杏、蔡婉华

作品简介:本研学课程主要目的有:在知识技能方面,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与思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丹霞山部分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的看法,对丹霞山的部分地貌的地形地势有所了解,能够深刻认识等高线地形图的意义和作用;在认知情感方面,在参观博物馆和进行知识竞赛及倾听文化故事中对丹霞山的历史有所了解;在小组合作学习及游戏中完成各项任务,初步发展协作、创新、沟通和表达能力;在情感与态度方面,感受历史(丹霞故事)、地理(丹霞地貌)、生物(丹霞植物)与丹霞的紧密联系,从丹霞故事中体会丹霞山的特殊性以及重要性,感悟丹霞山对自己的影响。

作品编号:B6

作品名称:“丹霞地貌与丹霞植物”研学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团队信息:韶关学院黄清华杨茜茜孔彩华杨家鸿吴翠媛陈泽胜李伟彬张粉溶杨洁

作品简介: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课程,是七年级地理学和生物学知识的扩展,本课程是七年级学生了解韶关市,了解韶关丹霞的基础课程。它与在学校进行的课程的共性是都致力于让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不同的是本课程注重让学生去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大好河山,让学生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陶冶学生的爱国爱家乡的情操。

作品编号:B7

作品名称:“丹霞山野外考察活动方案设计(高二学生)

团队信息:仁化第一中学李季军郭锦洪

作品简介: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1)通过赴丹霞山地理野外考察使学生了解丹霞山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体验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了解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情况,加深对地理、生物知识的理解,并学到一些地理、生物野外考察的技能。

(2)本次考察主要涉及丹霞地貌、风口、水文、常见植物、群落的演替、种间关系等,一方面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另外一方面践行地理、生物理念,掌握野外生活的一些基本技能。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生物不仅要在课堂上,更要走进大自然,走进野外实地考察,同时也让学生们学会合作交流,体会团队的力量。

作品编号:B8

作品名称:初中生丹霞山研学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团队信息:韶关学院林盛松、黄金定、张倩、陈松玲、杨运源、林晓玉

作品简介:现如今中学生学习生活常与电子产品为伴,缺乏拥抱自然和体验社会生活的经历。为此,结合丹霞山壮美风光与浓郁的人文生活气息,设计了一系列课程,旨在丰富中学生学习生活、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同时推动了丹霞山的发展。课程为满足不同的实践时间安排,特分为两种类型的时间段,分为是1天的实践活动和2天的实践活动,灵活满足实际操作中不同类型的课程时间需要。课程内容主要通过动植物、农耕文化、手工制作、丹霞山游赏等活动来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品编号:B9

作品名称:丹霞山“天文+自然”研学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七八年级)

团队信息:韶关学院陈惠琳陈薇沈俊志刘巧婷罗洁惠

作品简介:课程以丹霞山为课堂,旨在通过实地的天文观察活动,在知识上让学生了解天文(星座)基本知识等;在能力上,培养动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个人组织,主动发言的能力,培养团体合作的能力等;在情感上,使学生们喜欢上丹霞山天文,喜欢上探索,努力成为太空的探索者,并不断影响周边人,普及天文知识,形成人人爱天文,人人学天文的氛围。

作品编号:B10

作品名称:丹霞山研学实践课程(高二)

团队信息:安徽师范大学赴广东韶关暑期社会实践“最美丹霞,寻觅奇峰”团队

作品简介:课堂旨在带领学生认识了解丹霞山独特的地貌地质景观,参观丹霞山的著名景观,感受大自然造物主的神奇伟大;认识寻找丹霞山特有的植物,讲解分析丹霞山植被生长的独特地理环境,将图片信息应用到实际寻找中,对丹霞特有植物以及其生长环境有更真实深刻的了解;带领学生体验当地客家文化,感受别样民族风情文化,了解当地客家文化的发展历史,体悟当地客家人百年来的生活智慧与精神,体验农耕,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珍惜粮食;在此活动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的体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自然,尊重自然,脚踏实地,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增强实践育人的效果。

作品编号:B11

作品名称:品茗·塑人·涤心——尽在丹霞

团队信息:韶关学院余嘉辉

作品简介:本课程主要希望通过学生学习茶文化、体验茶的制作过程,完成茶礼仪课,希望能增长同学们的见识,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体会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主要目标是:1、了解植物对生长环境的需求,认知高品质茶叶对周边环境的要求;2、学习关于茶的基本知识,懂得辨识茶、学会冲泡茶、了解茶工艺;3、学习茶文化,通过制茶、泡茶、奉茶等内容的学习,品味茶所传递的内在涵养。

作品编号:B12

作品名称:丹霞研学之小记者培训营活动方案(七年级)

团队信息:韶关学院罗晨曦、陈洁敏、曾嘉瑜

作品简介:课程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与他人交流的能力,煅练他们的胆量,大胆地与他人进行交际。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通过锻炼学生写稿,锻炼孩子的文笔,开动脑筋思考。让学生真正深入了解丹霞山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意识。

作品编号:B13

作品名称:天文观测课程设计

团队信息:丹霞山自然学校官立怡

作品简介:课程的设计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理解星体的构成和运行规律,理解这些规律需要严密的逻辑能力,同时还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利用探索星空与宇宙奥秘的天文学,培养学生的“宇宙意识”,是为学生打开科学世界大门的很好途径。

二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日常生活。天文学并不是一门“不接地气”的科学,日升日落,月盈月亏,斗转星移,这些天文现象奠定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节奏,影响着我们的作息规律。

作品编号:B14

作品名称:地质年代表——沉积实验

团队信息:韶关学院余嘉辉

作品简介:丹霞地貌的定义是“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它最主要的突出的特点就是“顶平、身陡、麓缓”,其间粗细交错的不同沉积物质,又给这样的景观增添了一分神秘感。关于岩石,丹霞地貌在岩石分类上属于沉积岩,沉积岩是经过精雕细琢的大作,记录着地球的点点滴滴。通过该课程的开展,旨在协助学生能够了解沉积地貌形成的基本原理;了解独特造型的形成原理等。

作品编号:B15

作品名称:艺想天开之“我在丹霞与面塑结缘”——六年级美术研学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团队信息:韶关学院叶小雯、林尚乐、陈观燕

作品简介:课程以美术学的角度入手,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内涵,了解丹霞山丰富的地质、地貌、生物、宗教等资源。同时通过面塑活动开拓六年级儿童的思维与空间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品格,陶冶情操,开发少儿的想像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塑型能力,培养成就感,自信心。

作品编号:B16

作品名称:基于无人机定点监测丹霞山珍稀物种的科研文艺旅游一体化研学

团队信息: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欧阳杰

作品简介:课程通过无人机监测航拍丹霞山珍稀物种,给学生普及珍稀物种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通过丹霞山的实地旅游活动,使学生热爱丹霞山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真善美;通过旅游活动中形式多样的文化(围棋)和体育(拉丁舞)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品质;通过旅游活动的“一花一叶一世界”压花艺术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短暂及可贵,知道珍稀生命的价值和感恩亲人,回报社会。

作品编号:B17

作品名称:软实力提升训练营

团队信息:韶关学院余嘉辉麦杰林许佳东

作品简介:本课程着重培养中小学生软实力(性格、心理、情商、兴趣爱好、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处世能力、思想见识),当今社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都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因此培养学生们的软实力,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才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通过本课程能够增长学生以丹霞为例的地质地貌、动物植物、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详细传授有关丹霞山的地质地貌、茶艺、植物、鸟类、昆虫知识。

作品编号:B18

作品名称:扛电子设备探丹霞物种

团队信息: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叶慧玲,洪敏纯

作品概要:本课程旨在增强学生对丹霞山的认知能力,并从信息化的角度出发,了解丹霞山的生物多样性。现以六年级学生为对象,以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为目标,有意识地将信息和通信技术融入教学之中。

作品编号:B19

作品名称:生命之源——水

团队信息:韶关学院余嘉辉

作品简介: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看似其柔无比的水为什么有这样强大的力量?因为水能摧毁坚固强大的物体,以柔克刚!生活中,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对水的认识和感悟,能使我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心旷神怡。课程以丹霞山为研学地,将大大加深学生对水世界的认识。

作品编号:B20

作品名称:丹霞山植物研学课程设计

团队信息:韶关学院梁丽宁

作品简介:课程旨在让学生学会识别所学过的丹霞山植物并运用所学知识自行学习有毒植物、药用植物,提高课外活动知识水平;同时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团队运用实地材料进行植物压花作品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投票说明:

1.


转载请注明:http://www.sgpxinjiapo.com/dxmp/522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