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

郴州发现罕见古墓塔群,清代双子七级浮屠惊


近日郴州竟惊现一处古墓塔群

这里有明弘治、万历年间的墓塔

还有清同治年间的七级双子墓塔

据说这可能是全市最大的古墓塔群

墓塔:是古代佛教信徒往生之后,为埋葬遗体或舍利建造的塔。

在郴州龙岩寺,寺庙住持相继发现数十座古墓塔,其中有一座罕见的清同治年间的七层双子墓塔。

一、罕见墓塔群

发现的墓塔群数量多达十三个,或是郴州最大的古墓塔群。在墓塔中,有明代弘治、万历年间的墓塔。

住持释礼春介绍,古墓塔分布在寺庙周围的山林中,通过专家鉴定的有13座,但是他发现的有36座,这仅仅是初步鉴定。

二、双子七层浮屠

双子塔

墓塔群中惊现清代同治年间的双子七层墓塔。该墓塔是佛教曹洞宗古爽派传人福归老大和尚和万灵大和尚的舍利存放处,占地约20余平方米,两座塔形制相同,高约5米,由丹霞石砌成,并雕刻了精美的图案以及一些吉祥的言语,外有墓墙包围。

双子塔前碑刻

福归老大和尚寿塔铭

万灵大和尚塔铭

墓塔后墙镶嵌的汉白玉主碑上额刻有“衣钵流芳”四字,两侧墓碑则分别记载了两位高僧大德的生平事迹。整个墓塔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在全省首见。

吃喝菌科普·七层浮屠

墓塔的层级越高,表示僧人的修为以及学问越深。龙岩寺的双子墓塔,均有七层之高,在佛教中意为七级浮屠,说明里面存放的是两位高僧大德圆寂之后的舍利,受后人景仰。

三、明清时期碑刻

龙岩寺明、清时期古碑

嘉靖二十二年的《募买常住田记》、万历四十二年的《立置买常住田碑记》、康熙三十一年的《募引重修》碑、乾隆三十一年的《永灯田记》及《龙岩仙记》、《南无阿弥佗佛》等,这些都是相对保存完好,可以清晰识读的碑刻。

四、其他遗迹遗物

龙岩寺后山丹霞岩洞

丹霞岩洞中的明嘉靖碑刻

龙岩寺占地面积约平方米,主要建筑为大雄宝殿、安放韦陀及弥勒佛的前殿。房屋多为新建,但台基及进寺的台阶皆为原迹。

最为珍贵的是还遗留有旧寺庙精致的石雕葫芦宝顶、石柱等构件。在寺庙右侧的后山,有一处长约米、高8米、宽5米的直通岩洞,内有明代嘉靖碑刻一块、丹霞石雕小菩萨十多尊,可惜大都被砸烂。(有两尊被释礼春修复,存放在大雄宝殿)。

有年历史的古寺

龙岩寺,位于苏仙区五里牌镇张家冲村,这座鲜为人知的年古寺,静静的立于翠江旁的丹霞深山里,晨钟暮鼓诵经声,涤荡心灵。据寺庙附近村庄的《雷氏族谱》记载,这里以前不是寺,而是“龙岩仙庵”。

龙岩寺三面环山,其实寺前也是山,只不过由于寺庙地势高,寺前面的山就成了小山包。沿寺前的古道穿越这些小山包,就可到达翠江河岸。寺庙周围竹木环绕,泉水叮咚,幽静清凉,宛若仙境。

古墓塔群背后的故事

古寺在清代中、晚期极为鼎盛,有田产多亩,寺僧数十人。据《雷氏族谱》刊载:“龙岩仙庵院前后左右山岭及庵前田一垅,俱系东族所施约田租40担”、“龙岩仙庵前杉树垅田租8担,原系东族所管,前亦提归族校,兹因族校停办,亦暂归该庵住持收租。”正因为财力雄厚,这时的龙岩寺比同时期的郴州苏仙岭法云大和尚气派得多,才会有精致的双子墓塔出现。

现在龙岩寺的住持释礼春说,多年前他来到龙岩寺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寺庙也只剩一些废墟,连进山的路都是山下四位老施主用柴刀帮他劈出来的。几年前龙岩寺要举行法会,施主们在帮助他整理场地时,不慎引发山火,虽然燃尽了山里的茅草,但是却因祸得福,寺庙周边的墓塔林得以重见天日,向后人展示佛教文化的历史渊源。

深山古刹

墓塔遗迹

寻一日好天气

我们也去这里探探秘吧!

-招聘信息-

?招聘岗位:

1.新媒体编辑2.文案3.策划

?简历投放邮箱:

xscong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sgpxinjiapo.com/dxmp/794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