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

国庆粤北行之南雄珠玑巷


早就有去南雄珠玑巷看看的念头。因为资料证明,珠玑巷是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居民的发祥地,也就是说现在居住在珠三角各地的大部分住民,其上几代祖辈都是来自于南雄珠玑巷。

不过我跟珠玑巷没有交集。我父亲是从东北随林彪四野部队南下来到广东的,我母亲则是来自珠三角西面多公里、靠近广西的廉江。但是好奇心使然,去珠玑巷看看的念头一直挥之不去。国庆节来临,想离开一下顺德找个地方松弛发呆一下。大城市不去,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风景名胜人山人海,看不了风景只看人头,否定!于是,珠玑巷及其所在地南雄市、以及粤北几个地方便列入国庆行程。南雄市距离顺德佛山广州多公里,当地最出名的就是珠玑巷,它距离广东风景名胜丹霞山、千年古刹南华寺、还有韶关市都不远。如果不是人满为患,这几处地方都可以去转转。所以第一站选择了南雄市。

南雄市隶属韶关市管辖,位置在广东东北部,紧挨着江西赣州;面积.18平方公里,有3个多顺德那么大;人口只有50万,跟佛山市人口最少的高明区差不多。以习惯了珠三角景观的眼光看,南雄的城市建设、民众生活都不差,商业区人流密集,马路车水马龙。在“南雄迎宾馆”住下,第二天便去9公里外的珠玑巷。

珠玑巷其实不很长,范围也不很大,就一条千米长的古巷+周边众多姓氏的宗祠+纪念品店铺和食肆而已。珠玑镇面就在旅游区边上,不用说非常繁荣。为什么珠玑巷出名?如前所说,因为珠玑巷是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居民的发祥地。很多人过来,是想找寻自己的姓氏在一千几百年前从何处来。据学者考察,历史上南迁的珠玑移民共有姓,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各地,并有数以千万计的人移居国外。就是说,珠三角数千万人+数以千万计移民国外的人,多数是数百年前、一千多年前从珠玑巷南下的人的后代。光凭这一点,就值得来一趟珠玑巷!

珠玑巷位于古代中原往岭南的大道----梅关驿道上。梅关驿道修于南岭深山之间,南北走向,相当于现在的公路。一千多年前、几百年前的人们靠双脚、顶多骑马牵牛在此驿道上翻山越岭、南来北往。珠玑巷是上山前的歇脚处,或者是下山后的休整地。长年累月之后,这里逐步发展成为百姓杂居的繁荣古镇(“百姓”不是指平民百姓,而是指上百个姓氏)。明朝黄公辅写了一首《过沙水珠玑村诗》::"长亭去路是珠玑,此日观风感黍离。编户村中人集处,摩肩道上马交驰。"以前没有照相机,这首诗可算是旧日珠玑巷的写照。

穿过牌楼不远就是珠玑巷入口的古门楼,一栋“百姓墙”矗立在门楼路侧。据说,珠玑巷有三街四巷,居民数百户;现有姓氏为卢、王、林、何、谢、曾、黄、钟、赖、刘、陈、郭、周、董、雷、戴、张、杨、欧阳、李、熊等姓。一个区区数百户的小镇,便有多个姓氏!当年这些姓氏的先辈分别来自北方各省,千辛万苦翻山越岭,沿着梅关古道从南岭大山下来,汇聚于这个小镇。想象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转载请注明:http://www.sgpxinjiapo.com/dxzy/1348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