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丹霞山 > 丹霞山建设 > 备考高考作文的审题方法
当前位置: 丹霞山 > 丹霞山建设 > 备考高考作文的审题方法
把握其寓意,紧紧围绕寓意来立意,如果材料中有议论性的语句,要特别注意,它往往对寓意的理解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根据议论句立意。
例:有这样一个传说,说的是有这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妙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
这是一曲无比美妙的歌,曲终而命绝。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疼痛的巨创来换取。它的歌声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概括主旨:
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
从材料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角度分析立意:
1.从鸟这方面立意:(1)超脱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丽(2)有顽强的意志,才敢挑战生活中的荆棘(3)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
2.从材料的议论部分立意(1)最美好的东西需要用最疼痛的的巨创来换取(2)以生命为代价,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热爱
例: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材料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角度分析立意:
1.从螃蟹的角度思考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2)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2.从青蛙的角度思考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
3.从全面地把握材料来思考,可以提炼以下观点:误会源于错误的沟通
叙事类材料把握所记叙的人、事所表现出的主旨
例:时下浮躁的娱乐行业流行一种所谓的“炒作”,方法无奇不有,花样迭出,这种情况让人想起了挪威著名小提琴家欧雷·布尔的故事。
年轻的他在欧洲巡回演出时好评如潮,但米兰著名评论家在报纸上写到:“他是一位未经正式训练的音乐家。如果他是一颗钻石的话,他还处于粗糙、未经雕琢的状态。”
面对这种情况,年轻的欧雷至少有两种选择:一是置之不理,因为说他好的声音太多了;一是用时下流行的“炒作”,打官司。但是欧雷却选择了听取评论家的建议,并根据评论家的意见,苦心钻研技艺,面壁十年,终于在26岁时成为世界级著名小提琴家。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材料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角度分析立意:
1.从小提琴家的角度看:
(1)人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
(2)要苦练自己的基本功,切实提高自身素质
2.从评论家的角度看:
人要敢于说真话,不管有多少人与自己的意见不同只要认为自己的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
3.从背景介绍看:
背景介绍中提到“炒作”,这是作文内容与当前生活联系的表现,行文时可以用对比的方式,从当前有些人的浮躁心理入手,谈论人应该怎样——正确看待自己,认真对待别人的意见。
例: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
开始年轻人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材料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角度分析立意:
1.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1)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
(2)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
2.从沉香的角度立意: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
议论性材料要找出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例: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只蜜蜂与一只雄鹰相比,虽不起眼,可他能传播花粉从而使大自然五彩斑斓;一粒沙子与一块碧玉相比,虽然普通,但它可以垫基铺路以成就万丈高楼和平坦大道。
当别人对工作漫不经心的时候,你却能守住自己的工作岗位一丝不苟,丁是丁,卯是卯,恪尽职守,而不随大流,这就是一种美德;当别人跟着感觉走,追求所谓的潇洒,你却能守住寂寞,认认真真做点事,这就是一种明智;当别人对整个世界愤愤不平,满腹牢骚喋喋不休时,你却能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干一番事业,这又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而当你一旦对自己有了信心,你的人生也许就会揭开新的一页。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具体方法:
审题,搜寻中心句,去掉原因、现象、事件等具体的内容,反复研究中心句的内涵。
思考角度:
找出关键句——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
命题意在引导学生认真审视自己,摆正自己在学习、班级及家庭中的位置,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去掉自卑、培养自尊自信,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
“材料类”材料这类材料作文给我们提供了多则“材料”,在审题立意时要通过比照找出几则材料人、事、物的共同点作为中心,切不可只抓其一,不顾其二、其三……否则就会偏题跑题。
例:美国校园枪声年某天,美国阿肯色洲某中学突然枪声大作,年仅11岁的戈尔登和13岁的约翰逊在校园开枪扫射,打死了1名学生和1名教师,此外还大伤了11名师生。
美国前总统谈校园暴力自去年10月以来,美国校园发生的枪杀案导致14人死亡,数十人受伤。作案人都是11岁至18岁的青少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事实:这些学校枪杀案件并非偶然,它们是我们的儿童采取暴力行动的正在演变的文化的反映。”
我国少年暴力现状据报道,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查获不满18岁的刑事作案成员约15万人,其中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占一半以上,不满14岁的作案成员1万人左右。十一二岁的孩子杀人、伤害和恶性抢劫等暴力案件,也时有所闻。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文体、标题,不要脱离材料或含义作文。
思考角度:材料的中心话题是是什么?围绕这一问题你会想到哪些东西?
1.教育的问题:家庭、学校、社会2.文化的问题:凶杀、色情等垃圾文化的影响3.经济的问题:为钱而不顾一切甚至是不顾下一代和国家的前途;有钱而又失控4.管理的问题:口头上、形式上的严格管理,而事实上各方面都没有真正落实5.政治理念问题:我们成人到底该干什么?我们的社会走向、教育走向、民族走向——下一代的培养走向等问题
例:三位年轻的海军新闻工作者在北京进行了一次特别采访,题目是:中国人,你还记得“甲午”吗?
一位来自佳木斯的三十多岁的东北汉子愣愣地问:“‘甲午’是个啥?”给他解释后,他说:“现在都兴公历了,连俺屯子里的庄稼人都不看皇历了,谁还弄得清什么‘甲午’!”。从上海来京旅游的林小姐说:“甲午战争我是晓得的。好像是在初中学过的吧。林则徐这个海军司令没当好,让日本人打沉了好多条船,不过他禁烟还是有功的。”
一位在颐和园北窗门外卖各种纪念章的中年人说:“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知道了也没用。打仗是当兵的事,做生意就是多赚点少赔点。”
审题思考:
三个人各谈了什么内容?然后归纳三个人谈话的共同点。
这三个人或不知道甲午战争,或印象模糊,反应冷淡。对此你有哪些想法?作为一个中国人该不该忘记甲午战争?该不该忘记邓世昌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民族气节?该不该进行中国近代革命史的教育……。
从反面发问:对甲午战争一无所知的青年人,能有历史的责任感、使命感吗?
诗歌材料例: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审题立意:这是一首典型的意象派小诗,题目是“境”。作者抓住露珠这个意象来观照和反映人生,意象是枫叶和荷花。这首小诗的寓意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辨:
1.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以露珠观照人生,如果你是一滴露珠,你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应该选择能够实现梦想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尽显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的理想。定位准确,看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以此定位,可以拟题为“生命闪光的位置”“位置与价值”。
2.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社会。成才是需要条件的,在大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不能改变的情况下,那“枫叶”就是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土壤,这是关于社会环境和人才之间的辨证关系,只有社会尽可能提供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才能更快地促进人才的“闪光”,这个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和谐;反之,人才的成长只有才良好的环境之下,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由此可以拟题:“请给“露珠”一片火红的“枫叶”““环境与人才”。
3.用人问题。由露珠的“闪光”和“苍白”,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对人才的使用问题,同样是一滴露珠,放在不同的地方是具有不同的价值的,这就给我们以启示,用人要用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韩信可以将兵,刘邦可以将将。由此可以拟题:“请把“露珠”放在“枫叶”上”。
总结1.叙事类材料:把握所记叙的人、事所表现出的主旨。
2.寓言故事类材料:把握其寓意,紧紧围绕寓意来立意。如果材料中有议论性的语句,要特别注意,它往往对寓意的理解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根据议论句立意。
3.议论性材料:要找出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具体方法:审题,搜寻中心句,去掉原因、现象、事件等具体的内容,反复研究中心句的内涵。
4.“材料类”材料:这类材料作文给我们提供了多则“材料”,在审题立意时要通过比照找出几则材料的共同点作为中心,切不可只抓其一,不顾其二、其三……否则就会偏题跑题。
5.“诗歌类”材料:要从诗歌鉴赏的角度品味诗歌的寓意,可以从诗歌题目入手去理解,最关键之处是准确把握诗歌材料的主旨,然后根据材主旨选择一个角度作文。
特别注意
1.抓“关键词”。
材料作文一般有多项“指令”,这些“指令”往往以“关键词”的面目出现,要努力抓住这些“关键词”。建议如下:
①强迫自己定下心来,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把试卷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
②找出“关键词”后,用铅笔把它们圈出来,这样可以有一个“物质依托”,防止在“心中盘算”时丢三落四。
尽可能多地找出材料的含义,准确确定论点。
找出材料的多重含义后,应注意通过比较鉴别,选出自己认为最直接、最佳、最切合自己积累的一种,作为作文的主旨。
中考作文预测及范文:细微处见真情真题回放请以“细微处见真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满分作文1细微处见真情
家,是孤雁向往的巢,船舶停靠的岸,落叶回归的根。
曾经,我喜欢家;现在,我依赖家;未来,我怀念家。家是我生命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他们给了我太多太多。
初三以来考试很多,身边的同学考试问分数而担忧,曾经不谙世事的我们开始对分数变得斤斤计较。
前些天因为备考,一直都没有好好睡。要么就是挑灯夜战,要么就是别人挑灯夜战,唯独我在睡觉。但睡得极不安心,因为心里还在思忖着:别人努力用功我怎么好意思睡觉呢!这样磨蹭着又很快到了午夜12点。我依旧坚持着埋头苦战,却丝毫没有注意到:对面房间的灯还一直亮着。我不禁开始埋怨,凭什么大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一切,而不被时间束缚。哪怕是深夜,他们也可以挺着早已疲惫的身躯,靠在床头看诱惑的电视连续剧,或坐在电脑桌前聚精会神地聊着天。于是,我开始和自己较劲,你们不睡,我也不睡。时间依旧流逝着,已经凌晨了。可是,不在作业状态的我还有好多试卷没写好呢。眼帘慢慢的下垂,靠在桌上,不想动了。这时候,妈妈端着一杯热牛奶无声地走进我的房间,轻轻的叫醒我,叫我喝完了再说。当时的我哪还有心情喝牛奶,直接一头钻进被窝。她站在原地愣了一会,离开了。
第二个夜晚,时间依旧如此循环。我还是挑着灯埋头苦战。不过今晚,妈妈早早地就把牛奶热好端进我的房间放在写字桌上。当我把自己累趴下时,我注意到妈妈房间的灯依旧亮着。于是,关了灯,幸福的睡了。一会儿,对面的灯也暗了。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妈妈房间的灯总是亮到很晚,因为,她只有知道我安心的睡好才能入睡,只有看到我喝完她亲手泡的牛奶时,她才会安心的微笑。
终于,在那个不眠之夜,我的眼泪如潮水般奔涌而出。心里闪过无数次后悔。但是过去已无法改变,所以我只能更努力,用成绩回报她------我最爱的妈妈。
家,是我温馨的港湾,是我坚强的后盾,是我殷切的期望。
2细微处见真情
“动人者,莫过于情;感人者,莫过于心。”这句话告诉我们,文贵有真情。真情首先源于亲身经历的事,毕竟经历过才会有真感悟。故为文者,必做到说真话、抒真情。
细小处发现真情。感人的往往是生活中细小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表情尽管细小,也能打动人。有些同学担心我们每天都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哪会有感人的事件可以写呢?其实,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感人的真情细节,而是缺少发现细节的眼睛。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白发苍苍的老人相互搀扶着走在洒满余晖的林荫道上;苦苦等着孩子回家的父母伫立在风雨中的街口;笑容满面的孩子蹒跚学步、挥动小手……这些细小的画面令我们“怦然心动”。只要我们学会“抓拍”,将这些生命的影像记录在心灵的底片上,等到写作的时候,它们就会成为源头活水迅速转化为文章的“动情点”。
细节处表现真情。喜欢画面的同学,会有这样的认识,同样的材料、工序,不同的人画出来的画会有区别。画家如果观察细致,就会描绘得细致,出来的画面便会引人入胜。郑板桥经常观竹、画竹,他笔下的竹子便有了灵性,栩栩如生,赏心悦目。这是什么原因呢?差别就在细节处。成功者描摹出景物的细节和神韵,失败者只绘表象。这就是神似与形似的区隔。写文章也是如此道理,细节往往表现出真情。就拿耳熟能详的《背影》一文来说,此文能成为歌颂父爱的经典,就在于作者对父亲反复叮嘱熟识的茶房、努力地爬上月台、买橘子、抱起橘子走上车等细节描写细腻,把父亲的形象刻画得鲜活感人。
个性处渲染真情。“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个性的,写作同样也是个性的。冰心说:“能表现自己的文学,是创造的,个性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趣味的,是心灵里的笑语和泪珠。”这句话说的便是写作的至理,个性化的东西才可能成为永恒的经典。我们之所以爱阅读冰心的文字,也是因为她的作品的语言极具个生化,文字清新隽秀,笔调轻灵活泼,读后心头不觉升起一种“不绝如缕,乙乙欲抽”的感觉。
生活似乎平淡无奇,但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可以将心中的感动流淌于笔端,达到说真话、抒真情的目的。
3细微处见真情
我看见茉莉花在热水中打了几个转儿,缩紧的花瓣渐渐舒展,最后在水中轻轻飘动,宛如翻飞的舞裙。我能够闻到茉莉花茶清新的香味。我知道这一直是母亲的最爱。
桌上多了两包花茶,老样子,玫瑰和茉莉,我心满意足地拿来两个茶杯,一杯玫瑰,一杯茉莉,它们是我和母亲的最爱。
母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站在我身后,手里提着一个热水瓶。
这就是母女之间的默契,我管它叫心有灵犀。
我微笑,然后坐下,看着母亲泡茶。她往我放了四朵玫瑰的杯子里放了三朵茉莉。
“这杯茶就叫作‘丢三拉四’。”母亲笑着说。
我把玫瑰花茶移到面前,那种浓郁的香味让我心醉。
“妈,为什么你不喜欢玫瑰而喜欢茉莉呢?”
母亲沉默了一会儿,又笑着问我:“那你为什么不喜欢茉莉而喜欢玫瑰呢?”
玫瑰的芳香在房里飘荡,浓郁而醉人。
“也许是回为玫瑰令人心醉吧!”我说。
母亲笑了,她把茉莉茶移到自己面前,说:“那我喜欢茉莉就是因为它令人心旷神怡。”:
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在客厅里,母亲一边剥豆子一边看报纸。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我想。
“妈妈,我来帮你一起剥吧!”我搬了一张小凳子坐到母亲身边。
其实想说的很简单,只是觉得说不出口。
终于,我鼓足了勇气,说:“妈妈,今天是……”
母亲打断了我的话:“作业做好了吗?”
“嗯,全做好了。”我感到有点沮丧。
母亲又说:“晚饭想吃点什么?”
我吱唔着:“嗯,随便吧。妈妈,今天是……”
母亲再次打断了我:“帮我去把晾着的衣服收进来吧,快下雨了。”
我不情愿地离开了客厅。
我回到了客厅:“妈妈,衣服收好了。”
“哦,你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母亲端起剥好的豆子走进厨房。
我有些懊恼。
再泡一杯茉莉花茶,放在母亲房间里。茶香沁人心脾。
我知道,什么都不用说了,真情就在生活的细微处。
注:本文源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sgpxinjiapo.com/dxjs/9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