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刘老师,看了两天您发布关于旅游口号的文章,感觉很受启发,对铜鼓旅游发展也很有意义。感觉讨论本就是听多方之言,集有益之语,本人也搭个话。
首先谈下对于第二篇中那位朋友的观点,感觉对于铜鼓旅游发展有点谈之过严,论之失勇。就是其中观点对铜鼓标准太严,要有很大优势才能说,但说到发展好像底气不足,不敢亮出来,其中谈到的有以下几点:
一、地名之尴尬:1,我不认为与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重名有什么尴尬,这文章好做就做,不做也可,但至少是可视为一件库存,是个加分项。2,未听过还有个重复县名。3,铜鼓石的传说,既然是传说,就有说完整,说好来的必要。其实了解整个故事的人都知道,金鸡飞上天,并不是飞走,而是落到了大段金鸡桥,后来又回来帮助许仙打败孽龙,修成正果。“铜鼓敲不响,金鸡飞上天”只是故事上部分,后面自然是回来了,“铜鼓自会响,金鸡飞于天”,还有种“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感觉。这个哪个部门可以来组织完善一下,二中退休教师黃彧清很会讲铜鼓故事。
二、从客家文化着手:1,对于铜鼓客家的问题,内部来讲,我感觉一直有两个误会,一是目的性的夸大,说到铜鼓客家用80%,90%等几个数字。二是忽略性的缩小,说铜鼓的是假客家,客家在铜鼓不为主流。其实这都不对,铜鼓以客家为主,这是共识,放眼周边县客家都有,但为客家中心县的,只有铜鼓,这个中心,过半是没有问题的。客家话十三个片区,铜鼓话就是其中硬实存在的一个片区。客家本就是一个民系,一种文化。认同客家文化,说的客家语言,就是客家人。这个说起来很长。但客家作为旅游,宣传的名片是可名正言顺的。
三、从红色文化着手:既然说到韶山冲,井冈山,看他们的情况就可以知道,不是这个话题尴尬,而是我们功夫还下得不够。建议应该一如以前,走上层寻求更多认同,内部开发更多积极因子的双轨路线。
四、丹霞地貌特征着手:铜鼓的丹霞地貌在我看来,不是无文章可做,而是大可做文章。其中重要一环就是八大寨。佛掌印,阳元石,阴元石,猴牯峰。。。。如果政府重视,建好基本设施,打造一个免票或低票的驴友行,自驾网红地进行宣传,一年吸引数十万的人气应该是做得到的,一是可以创造不小的消费经济,二是带动旅游人气。
五、从生态—长寿之乡着手:这个方面其实铜鼓这几年已经很有成绩了。巴马只是过度使用这张牌,有了负面声音,但人家已经得到很多了。我们要学的还很多,而不是畏难。
六、从汤里温泉着手:略。
说明一下,以上几个方面,并不是为针对前面文章而写,恰恰是这位朋友从这几方面讨论铜鼓旅游,觉得角度很好,也仿照了,只是意见各有不同。
说回宣传口号,我感觉要有一种时空观,不可能一句口号万年不变,各处都用。靖安当年白云深处,感觉很好,但时间久了还是会变。所以想一句口号一劳永逸的想法肯定是不行的,但一个相对较长时间推一个主要的口号是必要的。这里我也抛砖引玉,说几个俗语式的,大家看了要喷的话也请轻点。
一、红色方面:“秋收在铜革命福地”
二、娱乐方面,蹭铜鼓影视明星:“锦绣铜鼓情未央”
三、生态方面(噱头类):铜游好山水,鼓嘚,good。
最后一个,来自于陶渊明的诗,寓意铜鼓好风光,客家人热情,来铜鼓怡然自乐的一句话。“铜鼓客悠然”
(作者为一位媒体朋友,铜鼓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gpxinjiapo.com/dxly/6867.html